近年來煤礦用的主力運輸煤炭資源的無基礎可伸縮帶式輸送機特別火熱。今日借勢說一說這中煤礦輸送機。
1、工作面可伸縮輸送機的現狀
工作面可伸縮帶式輸送機使用周期在半年到一年半之間,就要倒面,其中每次做基礎的時間需要15天左右,土建費用在50萬到70萬,土建周期長、費用高;停采線煤柱在沒有特殊要求下,一般要求在85米左右,而受卸載部、傳動部、儲帶倉、卷帶裝置和過渡段等長度占125米左右,因此將近40米煤層無法開采(40×250×4.5×1.1=49500Kg,約5萬噸),停采線過長,回采率低,資源浪費嚴重。
多年前,國內外生產的帶寬1.2米以內的小型可伸縮帶式輸送機已經實現了無基礎功能,(P1、P6、P10等典型代表機型,小型可伸縮帶式輸送機的合張力在100KN~280KN之間,可以通過增加自重克服摩擦阻力實現無基礎化)。
近年來,可伸縮帶式輸送機向大型化發展,1.4米可伸縮帶式輸送機合張力達到了740KN~1100KN,機頭部的零部件數量多,整體結構復雜,各部件之間內外力更加難以分析,通過自重很難實現阻力抵消,需要做土建基礎。
2019年國內有企業研發出的高效拆裝式無基礎可伸縮帶式輸送機DSJ140/300/3×500,將以第四代新機型的身份進入市場,產品已形成帶寬1.2~1.8米、功率315KW~8×800KW的系列,引領行業發展,預計未來3到5將會是順槽工作面主流輸送產品。
二、關鍵技術
1、設計與理論計算
對卸載部,傳動部,儲帶倉,夾帶及卷帶裝置等進行受力分析,建立物理和數學模型,并進行分析計算,借助PKPM鋼結構分析軟件、有限元分析軟件進行整體外力與內力的分析,模擬真實受力狀況,使各部件符合等強度設計要求,在滿足整體不滑移、不翻轉、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輕量化設計,經濟實用。
2、三種平衡力的方案 采用單體油缸施壓方案、采用預埋剪力梁固定方案、采用單點基礎方案。
三、解決方案
1、新產品設計與應用
將卸載部、傳動部、儲帶倉、卷帶裝置進行模塊化設計,可以有5種不同形式的組合,以滿足用戶不同的個性化巷道需求;
在滿足現場采掘工藝需求的情況下,可使停采線縮短約40m,多采約5萬噸煤。已形成帶寬1.2~1.8米、功率315KW~8×800KW系列,可以帶中驅;滾筒、托輥、機身、外配套件等,與現有機型無差異,在同等工況條件下,鋼結構比現有機型略重。
2.為用戶現有機型改造升級方案
利用原帶式輸送機上的所有滾筒、驅動裝置、拉緊裝置、卷帶裝置,將原機頭部分改造成桁架結構,利用剪力梁/單點油缸/單點基礎固定。改造成桁架整體結構受力好,成本低,可靠性高。
四、無基礎輸送機的主要優勢
大大降低前期土建施工成本,縮短了施工周期和拆裝周期!在滿足采掘工藝需求的情況下,提高了資源回采率和利用率!
五、都有哪些煤礦企業在使用這些無基礎帶式輸送機?
陜西煤化工集團孫家岔龍華礦業有限公司、國家能源青龍寺煤礦已經使用了這種無基礎皮帶機。